后落叶诗三首 其三

我吟落叶诗,如与落叶语。
年年走关塞,摇荡愁见汝。
马头声萧萧,打面风带雨。
吴霜点两鬓,归作故林主。
故林岂无春,过眼同逆旅。
后时感独立,孰是岁寒侣。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落叶为引子,道出了诗人漂泊半生、孤独思乡的复杂心境。

开头四句像朋友聊天般自然:诗人说自己写落叶诗时,就像在和落叶说话。这里用拟人手法让落叶有了生命,暗示诗人把落叶当成了知己。他感叹自己年年奔波在边关,看到飘摇的落叶就忍不住发愁——因为落叶的飘零正像他居无定所的生活。

中间四句画面感极强:马头前落叶沙沙作响,风雨扑面而来。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萧瑟的秋景中。"吴霜点两鬓"是妙笔,既指真实的白发,又暗喻岁月如霜。诗人终于决定回乡,但"故林主"这个自称带着苦涩——离乡太久,自己反倒像客人了。

最后六句情感层层递进:故乡的春天依然存在,但对漂泊者来说就像匆匆路过的客栈。这个比喻新颖又心酸,说明长期漂泊让人失去了归属感。结尾最动人:当所有人都离开后,诗人孤独地站在寒风中,发出灵魂拷问——到底谁才是能陪我度过寒冬的真朋友?这里把落叶、寒冬都化作人生困境的象征,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空间。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落叶写得有情有义,通过落叶讲人生,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特别是最后关于"真正的陪伴"的追问,超越了思乡主题,引发每个现代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风雨、白发、空林这些意象,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历经沧桑后的孤独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