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人生追求与现实的落差感。
前两句用"蟾蜍追不上飞马"的比喻,形象说明普通人难以达到远大目标,就像在茫茫云海中找不到方向。蟾蜍象征平凡人,飞黄(古代神马)代表高远理想,云海茫茫暗示前路迷茫。
后两句直白地道出:世上根本没有成仙的捷径,很多人却为此白忙一生。"仙方"比喻不切实际的成功秘诀,"漫劳心力"点明徒劳无功的状态。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人生真相:我们常常为了虚幻的目标疲于奔命,却忽略了脚踏实地的生活。诗人用自嘲的口吻,既表达了对现实无奈的清醒认知,也暗含了对盲目追逐者的善意提醒。这种对人生困境的坦诚面对,正是这首诗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