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山野景色,充满动态美和趣味性。
第一句"万松不掩一枫丹"用对比手法,写千万棵青松都遮不住一棵红枫的耀眼。就像在人群中,一个特别出众的人总会脱颖而出。这里通过色彩对比(青松与红枫)和数量对比(万与一),突显了枫叶的鲜艳夺目。
第二句"烟怕山狂约住山"用拟人手法,把山间的雾气写得像有生命一样。雾气似乎害怕群山太过狂放,主动环绕着山峦,像在安抚它们。这个"约"字用得巧妙,既表示约束,又暗含约会的意思,把自然景物写活了。
后两句突然引入沙鸥(水鸟),打破了静谧的画面。这些调皮的鸟儿好像故意逗弄诗人,排成队飞走就再也不回来了。"恼人损"是宋代口语,就像现在说"气死人",诗人假装生气,其实透露出对自由飞翔的鸟儿的喜爱和羡慕。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个短视频:先是一个远镜头拍满山青松中的红枫特写,然后镜头拉远看到云雾缭绕,突然一群水鸟闯入画面又飞走,留下诗人独自怅然。通过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把寻常的晚景写得妙趣横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幽默态度。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