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杜茶村镫船歌后 其二

何处闻歌不可怜,秦淮丝竹委荒烟。
伤心寄语阮司马,惭愧《春镫》《燕子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南京秦淮河昔日繁华逝去的感慨之作,核心情感可以用"今昔对比的失落感"来概括。

前两句"何处闻歌不可怜,秦淮丝竹委荒烟"勾勒出一幅衰败图景:现在无论在哪里听到歌声都让人心酸,因为当年秦淮河上画舫如织、丝竹悠扬的盛况,如今只剩荒烟蔓草。这里用音乐声作对比,暗示整个文化氛围的凋零。

后两句"伤心寄语阮司马,惭愧《春镫》《燕子笺》"更有深意。诗人借古讽今,用明末阮大铖(阮司马)的典故——这位文人官员曾在秦淮河创作《春灯谜》《燕子笺》等传奇剧,当时盛极一时。但后来他变节投靠阉党,这些作品也蒙上污名。诗人说"惭愧",表面是为阮大铖羞愧,实则暗讽当下文人连这样有争议的作品都创作不出来了,文化衰败得更彻底。

全诗妙在:
1. 用音乐、戏剧这些具体文化符号,代替空泛的"繁华不再";
2. 通过阮大铖的复杂历史形象,既写文化断层,又暗含对文人操守的思考;
3. "惭愧"二字用得精妙,明明是批评现状,却用自我检讨的语气,更显无奈。

就像今天我们看着某个没落的文艺街区,感叹"连当年那些商业化的网红店都不如了",这种带着自嘲的惋惜,正是这首诗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