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田亩浑无寸尺强,真成水国更山响。
夹江黄去堤粟粟,一望青来谷谷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图,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与农耕生活的和谐画面。

前两句"田亩浑无寸尺强,真成水国更山响"是说:田地都被水淹没了,连一寸高的地方都难找,这里真的变成了水的世界,还能听到山谷的回响。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江南水乡地势低洼、水网密布的特点。

后两句"夹江黄去堤粟粟,一望青来谷谷桑"则像电影镜头一样切换画面:江水两岸的堤坝上,稻谷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粟粟"形容稻穗颤动);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桑田。诗人用"黄"和"青"两种对比色,勾勒出丰收在望的田野景象。

全诗妙在:
1. 用"水国"这个贴切的比喻,让人瞬间想到江南的湿润
2. "粟粟"这个拟声词既形容稻穗的样子,又仿佛能听到风吹稻浪的沙沙声
3. 最后"谷谷桑"的重复用法,强化了桑田连片、生机勃勃的视觉冲击力

就像用手机拍了一段小视频:先是水淹田地的全景,接着镜头推近到颤动的稻穗,最后拉远展现无边桑田,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一个精彩的蒙太奇。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