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林兴祚登台城

寺侧寻山径,从空古蝶平。
湖头舟不系,树杪叶无声。
落日寒秋壑,飞烟薄暮城。
归鸦声不住,相与怆游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林兴祚登台城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秋日黄昏的寂寥与淡淡的忧伤。

前两句写登山过程:诗人在寺庙旁找到一条山间小路,登高后眼前豁然开朗,仿佛置身于古老蝴蝶(可能指山势如蝶翅展开)的平展翅膀上。这里用"古蝶平"的比喻,既形象又带着一丝超脱现实的梦幻感。

中间四句是登高后的全景:远处湖面的小船随波漂浮,不用系缆绳(暗示宁静无风);树梢的叶子静止无声,更显环境幽寂。落日为山谷染上寒意,暮色中薄烟笼罩着城池。诗人用"寒"和"薄"这两个字,巧妙地把视觉感受转化为触觉体验,让读者能切身感受到秋日的萧瑟。

最后两句以归鸦的鸣叫收尾:乌鸦的叫声不断传来,仿佛在催促游人归去,这种声音让诗人和友人的游玩心情更添惆怅。这里的"怆"字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不是纯粹的悲伤,而是一种面对暮色秋景时自然产生的、带着诗意的淡淡感伤。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山、湖、树、城、鸦等意象,通过动静结合(无声的树叶与鸣叫的乌鸦)、虚实相生(实景与"古蝶"的想象)的手法,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选择都暗含情绪,让读者在品读画面时自然体会到那份秋日登高的复杂心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