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虏歌①
德祐初年腊月二,逆臣叛我苏城地。
城外荡荡为丘墟,积骸飘血弥田里。
城中生灵气如蛰,与贼为徒廿六日。
蚩蚩横目无所知,低面卖笑如相识。
彼儒衣冠谁家子,靡然相从亦如此。
不知平日读何书,失节抱虎反矜喜。
有粟可食不下咽,有头可断容我言。
不忍我家与国同休三百十六年,阅历凡几世,忠孝已相传。
足大宋地,首大宋天。
身大宋衣,口大宋田。
今弃我三十五岁父母玉成之身,一旦为氓受虏廛。
我忆我父教我者,日夜滴血哭成颠。
我有老母病老病,相依为命生馀生。
欲死不得为孝子,欲生不得为忠臣。
痛哉擗胸叫大宋,青青在上宁无闻。
自古帝王行仁政,唯有我朝天子圣。
老天高眼不昏花,盍拯下土苍生命。
忍令此贼恣杀气,颠倒上下乱纲纪。
厥今帝怒行天刑,一怒天下净如洗。
要荒仍归禹疆土,四海草木沾新雨。
应容隐者入深密,岁收芋栗供母食。
对人有口不肯开,面仰虚空双眼白。
城外荡荡为丘墟,积骸飘血弥田里。
城中生灵气如蛰,与贼为徒廿六日。
蚩蚩横目无所知,低面卖笑如相识。
彼儒衣冠谁家子,靡然相从亦如此。
不知平日读何书,失节抱虎反矜喜。
有粟可食不下咽,有头可断容我言。
不忍我家与国同休三百十六年,阅历凡几世,忠孝已相传。
足大宋地,首大宋天。
身大宋衣,口大宋田。
今弃我三十五岁父母玉成之身,一旦为氓受虏廛。
我忆我父教我者,日夜滴血哭成颠。
我有老母病老病,相依为命生馀生。
欲死不得为孝子,欲生不得为忠臣。
痛哉擗胸叫大宋,青青在上宁无闻。
自古帝王行仁政,唯有我朝天子圣。
老天高眼不昏花,盍拯下土苍生命。
忍令此贼恣杀气,颠倒上下乱纲纪。
厥今帝怒行天刑,一怒天下净如洗。
要荒仍归禹疆土,四海草木沾新雨。
应容隐者入深密,岁收芋栗供母食。
对人有口不肯开,面仰虚空双眼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南宋遗民在亡国后写下的血泪控诉,用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失节抱虎反矜喜")像纪录片镜头般展现了苏州城沦陷后的惨状:城外尸骨堆积如废墟,城内百姓像冬眠的虫子般不敢出声,被迫与侵略者虚与委蛇26天。最讽刺的是,那些平日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此刻却争先恐后投靠敌人,像得到老虎庇护般得意洋洋。
第二部分("有粟可食不下咽"到"欲生不得为忠臣")是诗人自己的内心独白。他吃着饭却难以下咽,因为想到大宋三百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他三代人都受宋朝恩惠,穿宋衣、吃宋粮,如今35岁的身体却要受异族奴役。想到父亲临终前的教诲,他哭到精神恍惚;看着病弱的老母亲,他既不能殉国尽忠,又不能弃母不孝,陷入两难绝境。
第三部分("痛哉擗胸叫大宋"到最后)是向苍天发出的呐喊。诗人捶胸质问:仁政圣明的宋朝为何遭此劫难?他期盼老天开眼惩治叛贼,让天下重归清明。最后幻想自己能带着母亲隐居深山,靠种芋头度日,用沉默的白眼表达对侵略者的蔑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的力量。没有华丽辞藻,只有亡国奴的血泪实录:从城池沦陷的惨状、变节者的丑态,到普通人的忠孝两难,最后是卑微的生存愿望。诗人像普通人一样会害怕、会纠结,正是这种真实的人性挣扎,让这首亡国悲歌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