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午后场景,通过对比"南楼"和"北窗"两个空间,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南楼有人吹笛,笛声中带着哀怨;而北窗边垂柳低垂,整日悠闲自在。这里用笛声的"怨"反衬出北窗的"闲",暗示诗人更向往北窗那种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
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何必非要追求像百尺高的绿杨那样显眼出众呢?无论是写诗的情怀,还是书法的意趣,其实都与这种平淡闲适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名利、安于平淡的人生态度。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景物对比,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2. "垂杨永日闲"这个画面感极强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 最后点明"诗情笔趣"其实就蕴藏在平凡生活中,这个见解既朴实又富有智慧
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日常所见,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特别打动人。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