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从年轻到中年的心态变化,以及他对人生和信仰的思考。
年轻时,他追求名声和世俗成就("弱岁慕世名")。到了中年,开始探索更深的人生道理("中年颇探道")。他发现人生充满痛苦——生老病死循环不断,就像草木枯荣一样永无止境("世间无非苦,病死与生老。相寻无穷已,递代作荣槁")。
但他从佛经("竺乾书"指佛经)中找到了智慧,越读越有收获。虽然现实世界像污泥一样浑浊(用污泥比喻尘世的污浊),但这并不影响他内心珍视的东西("本不害吾宝")。
最后提到喝酒虽然违反佛教戒律,但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死守戒条("酒虽破净律,吾事在律表")。这体现了他对修行的独特理解:比起形式上的戒律,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觉悟。
全诗展现了作者从追求外在名利,到寻找内心平静的思想转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注重精神修为的人生态度。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