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庵观明郡主出家画像

金山山畔筑精庐,日诵楞严闭户居。
棕拂蒲团成结局,白头愁煞老尚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郡主出家后的清修生活,以及她父亲(老尚书)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写实景:在金山脚下建了座简朴的修行小屋,郡主每天关着门诵读佛经《楞严经》。"精庐"指修行人的住所,"楞严"是重要佛经,这里用日常语言点明了主人公身份转变——从贵族小姐变成了潜心修行的出家人。

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郡主这边过着清苦但平静的生活(只有棕拂尘和蒲团这些简单物品),而她的老父亲却愁白了头。"结局"一词双关,既指修行生活的日常用具,也暗指郡主的人生选择已成定局。最动人的是最后这句,用"愁煞"这个口语化表达,让读者瞬间感受到:在女儿追求心灵安宁的同时,作为父亲的老尚书却始终无法释怀,这种亲情与信仰的矛盾令人唏嘘。

全诗魅力在于用朴素的语言构建出两个对立画面:一方是青灯古佛的宁静,一方是父亲牵挂的煎熬。通过这种对比,让读者既看到修行者的决心,也体会到家人难以割舍的情感,非常真实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