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门答别邓汝高员外

十年三上长安道,阙下献书俱不报。拂袖还山别故人,风尘满目伤怀抱。

长安裘马多轻肥,先达何人怜布衣。惟君慷慨念贫贱,交情如此今人稀。

凄凉旧事那堪数,半榻孤灯寒夜雨。载酒曾同醉锦溪,看山犹记眠芳墅。

转盼光阴十载馀,怜余踪迹仍樵渔。空文何以干明主,儒术由来生计疏。

余也今年三十几,依然落魄归田里。白首何妨老故园,红尘从此辞燕市。

拔剑哀歌日易昏,垂杨未折已销魂。人生离别足感叹,穷达悠悠何必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曾多次前往长安,试图通过献书来得到朝廷的赏识,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应。他感到失望,决定离开繁华的都市,回到家乡,心中充满了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感激。

诗的开头,诗人回顾了自己多次前往长安的经历,但每次的努力都化为泡影。他感到心灰意冷,决定拂袖而去,离开这座繁华却冷漠的城市。诗中提到长安的富贵生活,但诗人却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唯有邓汝高员外这样的朋友,愿意在他贫困时伸出援手,这种真挚的友情在现实中非常稀少。

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曾经一起饮酒、看山,这些回忆让他感到温暖。然而,时光飞逝,转眼间十年过去,诗人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感叹自己虽然怀有才华,却无法得到明主的赏识,儒家的学问也无法为他带来实际的生计。

到了诗的结尾,诗人已经三十多岁,依然一事无成,只能回到家乡。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决定从此远离繁华的都市,安心在老家园中度过余生。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人生的无奈,但诗人也看淡了穷达得失,认为人生的起伏不必过于计较。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真挚友情的感激。诗中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无奈与豁达。同时,诗中对友情的描写也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即使在社会冷漠的环境中,真挚的友情依然存在,给人以慰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