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仙人不老镜

铅泪泻已尽,美人悲玉钗。
照井棠梨枝,棘手成枯柴。
此镜为蟾蝫,水露千年揩。
神螭齧其钮,黄土未敢埋。
丽娟无白头,鸳鸯多暌乖。
撩以双靥云,红蔻春方荄。
万岁呼未央,演礼如优俳。
祖龙宫骊山,昔谁荡其霾?
外光不掩垢,投汝清流淮。
凛凛一寸天,自有冰雪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面神奇镜子("不老镜")的沧桑命运,通过镜子的视角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镜子见证的悲剧(前八句):
用"铅泪泻尽"形容镜子表面氧化发黑,暗示它见证了太多泪水。通过"美人悲玉钗"、"棠梨枝变枯柴"等意象,展现美人迟暮、青春凋零的无奈。镜子虽历经千年("水露千年揩")仍保存完好,连黄土都不敢掩埋它。

2. 镜子映照的虚妄(中间六句):
用"丽娟无白头"讽刺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妄,就像舞台表演("演礼如优俳")般荒诞。提到秦始皇("祖龙")建骊山宫追求不朽,最终也难逃消亡的命运。

3. 镜子的精神品格(最后四句):
诗人认为真正的永恒不在于外表光鲜("外光不掩垢"),而在于内心的纯净。将镜子比作"一寸天",赞美它虽小却保有冰雪般高洁的品格,暗示人应该追求精神层面的不朽。

全诗通过镜子这个意象,批判了追求肉体不朽的虚妄,歌颂了精神永恒的价值。语言上运用"红蔻春方荄"(像初春红蔻般鲜嫩)等鲜活动态的比喻,与"棘手成枯柴"等衰败意象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时光无情的主题。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