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

丹阁烟霄外,登临万象分。
槎排曲阿树,窗观溧阳云。
种木耕岩石,寻芝采玉文。
遥因不死诀,来此叩茅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茅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仙山道境的奇幻色彩和求仙问道的向往。

开头两句"丹阁烟霄外,登临万象分"是说红色的楼阁高耸入云,站在山顶俯瞰,世间万物尽收眼底。这里用"烟霄"形容楼阁之高,用"万象分"表现视野之开阔。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上的景致:弯曲的阿溪边树木成排(槎排曲阿树),从窗口就能看到溧阳方向的云彩(窗观溧阳云)。人们在岩石间开垦耕种(种木耕岩石),采摘灵芝寻找玉简(寻芝采玉文)。这些描写既展现了茅山的自然美景,又暗示了这里作为道教圣地的神秘氛围。

最后两句"遥因不死诀,来此叩茅君"点明主题:诗人远道而来,是为了向茅山上的仙人(茅君)求取长生不老的秘诀。这里的"叩"字既表示拜访,也暗含虔诚求教之意。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将现实景物与神仙传说巧妙结合,表达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仙山圣境的憧憬。诗中"丹阁""灵芝""玉文"等意象都充满道教色彩,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