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园
荒园无十亩,琐碎乱榛荆。
小草独何心,苦与瓦砾争。
可怜广厦倾,燕子同飘零。
向来玉栏杆,时有苍鼠升。
想见昔时人,裙裾乱春灯。
当歌一击节,千曲千疋缯。
旧事无人说,尚馀隔邻僧。
僧老不解事,区区较废兴。
大江东南来,往事随涛倾。
华屋归山丘,九泉呼不应。
郁郁阶下松,干霄荫广庭。
夜来风雨中,犹作歌吹声。
小草独何心,苦与瓦砾争。
可怜广厦倾,燕子同飘零。
向来玉栏杆,时有苍鼠升。
想见昔时人,裙裾乱春灯。
当歌一击节,千曲千疋缯。
旧事无人说,尚馀隔邻僧。
僧老不解事,区区较废兴。
大江东南来,往事随涛倾。
华屋归山丘,九泉呼不应。
郁郁阶下松,干霄荫广庭。
夜来风雨中,犹作歌吹声。
现代解析
这首《荒园》描绘了一个昔日繁华、如今破败的园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世事无常、盛衰难料的感慨。
诗的开头直接呈现荒园的破败景象:杂草丛生、瓦砾遍地,连小草都在艰难求生。这里用"小草"象征渺小的生命,它们在废墟中挣扎,暗示人生在命运前的无力感。
接着诗人用燕子无家可归、老鼠在曾经的玉栏杆上爬行等细节,生动展现繁华逝去的凄凉。"想见昔时人"开始转入回忆:当年这里歌舞升平,一曲歌罢就有千匹丝绸的赏赐,极写昔日的奢靡。
最妙的是"隔邻僧"这个形象。老僧见证了一切,却还在计较园子的兴废,暗示世人总是执着于表象的得失。而实际上,就像长江水一去不返,再华丽的建筑终将化为尘土,连九泉下的亡魂都无人应答。
结尾的松树意象最耐人寻味:它在风雨中沙沙作响,仿佛还在演奏当年的乐曲。这个"歌吹声"的比喻,既写实又写意,让整首诗的意境得到升华——虽然物质会消亡,但某些精神记忆会通过自然景物延续。
全诗用具体可感的意象说话,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荒园变迁的描写,自然引发对人生、历史的思考。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就像用老照片讲故事,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