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太守思弦二首 其一

霏霏烟雨逐征篷,御李依然梦想中。
岂是塞翁真失马,笑看弋子慕冥鸿。
还珠无复疑前史,积玉留将继国风。
今日倾都攀别意,可知名手绘难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深情画面,同时融入了对人生际遇的豁达思考。

开篇用"烟雨追着远行的船帆"的画面,营造出朦胧忧伤的离别氛围。"御李"这个典故用得巧妙,既表达了对友人品德的赞美,又暗含"能结识这样的朋友是我的荣幸"之意。

中间四句展现了诗人通透的人生观: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福祸难料,用"看小孩羡慕高飞的大雁"比喻世人常盲目追求表象。这两个典故一正一反,道出"得失不必太计较"的智慧。

"还珠""积玉"两句用典更显功力:前句说廉洁的官员终会被历史铭记,后句夸友人的文章成就会成为后世典范。既赞美了友人品格,又寄托了美好祝愿。

结尾最动人:全城百姓都来送行的盛况,说明真正的美德是藏不住的。就算最出色的画家,也画不出人民心中这份真挚的情谊。这个比喻既新颖又接地气,把抽象的情感说得鲜活可感。

全诗妙在把送别的伤感、为友的骄傲、人生的感悟,用老百姓都懂的典故和比喻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煽情,却在平淡中见深情,在说理中显真情,正是古人"含蓄有味"的写作精髓。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