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圃

雅得菟裘地,清宜隐者心。
绿葵才有甲,青桂渐成阴。
独曳山屐往,无劳车驾寻。
湛然常寂处,水月一庵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理想中的清净居所,展现了远离尘嚣的悠然生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居住环境 诗人用"菟裘地"(代指隐居处)开篇,描写这里绿葵刚发芽、桂树渐成荫,充满自然生机。这些植物生长状态暗示隐居生活的闲适节奏。

2. 生活状态 "独曳山屐往"说穿着木屐独自漫步,"无劳车驾寻"强调不需要车马代步,突显隐居者简朴自在的生活方式,与繁华都市形成鲜明对比。

3. 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最有深意:在永远宁静的居所里,月光映照的庵堂(小屋)倒映在水中,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这个"水月"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佛家"镜花水月"的禅意,表现隐者超脱物欲的精神世界。

全诗通过具体景物和生活细节,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隐士生活的三重境界:清幽的环境→自在的生活→通透的心灵。最妙的是最后将物质空间的"庵"与精神境界的"寂"通过水中月影完美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禅意。

蒋堂

(980—1054)宋常州宜兴人,字希鲁,号遂翁。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历任知县、通判、知州。召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累知应天府、杭州、益州等地。以礼部侍郎致仕。为人清修纯饬,好学,工文辞,有《吴门集》。今存《春卿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