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问·驻跸
维六飞之南渡兮,潢涛江以东历。
后舜禹三千年兮,履舜禹之遗迹。
驻翠跸以弥年兮,因改元而颁诏。
爰升州而为府兮,冠绍兴之大号。
举大享之上仪兮,即行阙而蒇祀。
视总章与重屋兮,亦庶几其遗意。
登堂而望稽岭兮,怀克勤之令德。
留建炎之御制兮,彰复古之素志。
采上虞之囊封兮,终然法乎舜禅。
山郁葱以蜿蜒兮,钟禹陵之佳气。
御香四时来下兮,道冠盖以相望。
拱觚稜於云阙兮,俨威颜而天咫。
系百年之父老兮,及亲逢乎盛事。
想天民之视阜兮,与虞夏而同治。
客曰幸游舜禹之邦兮,复逢舜禹之君。
然傥无舜禹之臣兮,孰能牧舜禹之民。
后舜禹三千年兮,履舜禹之遗迹。
驻翠跸以弥年兮,因改元而颁诏。
爰升州而为府兮,冠绍兴之大号。
举大享之上仪兮,即行阙而蒇祀。
视总章与重屋兮,亦庶几其遗意。
登堂而望稽岭兮,怀克勤之令德。
留建炎之御制兮,彰复古之素志。
采上虞之囊封兮,终然法乎舜禅。
山郁葱以蜿蜒兮,钟禹陵之佳气。
御香四时来下兮,道冠盖以相望。
拱觚稜於云阙兮,俨威颜而天咫。
系百年之父老兮,及亲逢乎盛事。
想天民之视阜兮,与虞夏而同治。
客曰幸游舜禹之邦兮,复逢舜禹之君。
然傥无舜禹之臣兮,孰能牧舜禹之民。
现代解析
这首《越问·驻跸》是一首充满历史情怀的诗歌,通过描写南宋皇帝南渡后的经历,表达了对古代圣王舜、禹的敬仰和对国家复兴的期望。
诗歌开篇提到南宋皇帝("六飞"指皇帝车驾)南渡长江,来到当年舜、禹生活过的地方。这里已经距离舜、禹时代三千年了,但皇帝仍能踏着先贤的足迹。他在此停留多年,改年号、颁布诏令,还将当地升格为"绍兴府"。
诗中描写了皇帝在此举行盛大祭祀的场景,建筑雄伟壮观,延续了古代的传统。登上高处远眺会稽山,让人想起舜勤劳治国的美德。这里还保留着建炎年间的皇帝手迹,显示了恢复古制的决心。
诗歌提到上虞这个地方的传说,暗指舜禅让的典故。山峦起伏,郁郁葱葱,相传是大禹陵墓所在,至今仍有祥瑞之气。四季都有御香供奉,官员往来不绝。宫殿高耸入云,皇帝威严庄重。
最后诗人感叹:当地百姓有幸亲眼见证这盛世景象,仿佛回到了舜、禹统治的太平年代。但话锋一转提出警示:即便有舜、禹这样的明君,若没有贤能的臣子辅佐,又如何能治理好百姓呢?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既歌颂了当下,又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同时暗含对朝廷用人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孙因
庆元慈溪人。孙梦观兄。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仕至朝请大夫。晚年隐居四明山。博综古今,善属文,尝采会稽遗事作《越问》,以补王十朋《风俗赋》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