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道中

趋程苦行迟,遇景苦行速。
清晨发建阳,重雾若云簇。
载驰且一舍,始能豁我目。
清溪映明沙,茂树间修竹。
千山开且合,烟翠争相逐。
飞梁若垂虹,去艇如游鹜。
竟日抵瓯宁,应接难更仆。
人远意如何,良游偏恨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建阳出发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中的矛盾心情和生动画面。

开头两句就点出了旅人的矛盾心理:赶路时嫌走得太慢,看风景时又嫌走得太快。这种纠结很真实,就像我们旅游时既想快点到目的地,又想多看会儿风景。

接着描写清晨出发时的大雾景象,浓雾像云团一样包裹着道路。走了三十里(一舍)后雾气才散开,视野变得开阔。这里用"豁我目"三个字,让人瞬间感受到拨云见日的畅快感。

中间六句是整首诗最美的部分:清澈的溪水映着明亮的沙石,茂密的树林间点缀着修长的竹子。群山时而分开时而合拢,青翠的山雾像在互相追逐。桥梁像彩虹般横跨水面,小船像野鸭一样轻快地游过。这些比喻特别形象,把静态的山水写出了动态的美。

最后四句写抵达瓯宁后的感受。整天赶路让人应接不暇,风景看都看不过来。"人远意如何"这句很妙,既可能是想念远方的人,也可能是感慨自己离家渐远。最后感叹这么好的景色却独自欣赏,透着淡淡的孤独感。

全诗就像一部旅行vlog,有出发时的期待,途中的美景,也有抵达后的感慨。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旅途体验——既享受风景,又感到疲惫;既为美景兴奋,又因独行而寂寞。这种复杂情绪配上生动的自然描写,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