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深山中的石屋,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僧人形象,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
前两句用"云梁烟栋"形容石屋被云雾缭绕,像空中楼阁般缥缈。"五百痴人"暗指世人徒劳追求华丽装饰,与石屋的质朴形成对比。三四句写石屋与自然融为一体,屋顶延伸向远方的楼阁,石头本身就被白云环抱,展现自然造化的神奇。
五六句通过声音和天气的描写,让画面活了起来:钟声在山谷中与泉水声交织,神秘的力量支撑着天空,雨云聚集带来阴凉。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石屋不刻意追求兴衰变化,老僧也保持内心永恒平静。这种"无为"的境界,正是对抗世俗纷扰的最好方式。全诗用质朴的语言,把深山石屋的幽静与僧人的禅心完美结合,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之美。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