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鹤行柬赵味辛兼示洪对岩

独鹤独鹤,神清骨臞,翮短力薄。
不能声闻天,反为病投幕。
昔傍野宾子,来直商山君。
蒙君赐拂拭,谓是烟霞群。
一朝秋风起林末,顾影徘徊忽相失。
朝飞暮飞不得停,独向关山唳明月。
独鹤汝不见支公爱汝铩汝翮,三年轩翥飞不得。
胡为忽有凌霄心,警风露兮向寂灭。
汝亦莫羡丁令威,千秋归去城郭非。
清田双老更堪念,留田拔氅良可悲。
人事类如此,得主亦已矣。
终当复飞还,伴君白云里。
白云杳杳波粼粼,哀音激羽君当闻。
昔时伴侣可无恙,更为一问袁参军。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只孤独的鹤为象征,讲述了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故事。

诗中的独鹤形象非常生动:它气质清高(神清骨臎),但翅膀短小力量薄弱(翮短力薄),既不能高飞鸣叫让天下听见,反而因为体弱多病只能躲在帘幕后面。这里用鹤来比喻怀才不遇的文人。

接下来讲述这只鹤的经历:它曾经跟随隐士(野宾子)在商山生活,受到主人赏识(蒙君赐拂拭),被认为是超凡脱俗的存在(谓是烟霞群)。但秋风起时,它突然失去了依靠(顾影徘徊忽相失),只能独自在关山对着明月哀鸣。

诗中用两个典故进一步深化主题:
1. 支公(东晋高僧支遁)爱鹤却剪其羽翼,让鹤三年不能飞,比喻过分爱护反而成了束缚。
2. 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故事,提醒不要羡慕虚幻的成就。

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人生得失都是常态(人事类如此),只要遇到知己就足够了(得主亦已矣)。虽然现在漂泊在外,但终将回到白云深处与知己相伴,并托付这只鹤问候旧友(袁参军)。

全诗通过鹤的遭遇,隐喻了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渴望自由翱翔却受限于自身条件和外界束缚,但最终仍保持对精神家园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真挚情谊的珍视,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