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文兄①以所作册页一帙见惠,书画并美,清气逼人。良友佳贶,何以为报?爰作俚句以铭感焉
虽无千金藏,退能求瓜代。
插架八百轴(余好收藏画册、碑帖。),差堪敌宝绘。
晴窗展玩之,惬意斯为最。
岂惟赏翰珍,用可外利害。
尚友百代前,斋心生天籁。
有贤者倪君,潜知吾所爱。
锦帙十三帧,嘉惠殊慷慨。
开卷惊二妙,清气沁腑肺。
元画尊逸品,斯能入其内;
苏书殊烂漫,斯亦承其派。
画从书中出,力可透纸背。
铭心真绝品,嗫嚅敢置喙?
坐慑南宗神,奕奕端此在。
书画君家学,数典吾能对。
君家清閟阁,寄迹人境外;
惜墨每如金,萧散淡无颣。
继之倪文贞,岳岳重鼎鼐。
端严生狂放,理新饶异态。
远绍属云礽,振起得无再?
方今艺苑中,不乏欺世辈。
笔墨等于零,躐等饰芜秽。
其言伪而辩,翻使真传晦。
国画视笔墨,江河有不废。
诐辞乱俗耳,力辟能少贷?
书画贞一理,可惋在破碎。
诸艺当兼修,此意君最会。
写尽三千纸,骎骎无暂懈。
间游京师还(君近入京从何家林先生研修国画。),优入新境界。
大成直可期,胡须待蓍蔡。
庶几振家声,进无远弗届。
文章出桐城,书画宜克配。
摩垒树别帜,君其奋一介。
三立固足贵,游艺亦堪佩。
是可宝斯册,即小赏大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书画爱好者收到好友倪恒文赠送的画册后,为表达感谢而创作的。全诗用朴实真诚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以及对这份礼物的珍视。
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开头部分("我本樗散人"到"斋心生天籁"):
作者谦虚地介绍自己是个平凡的书画爱好者,虽然买不起名贵字画,但通过收藏画册碑帖也能获得欣赏的乐趣。在晴好的日子里欣赏这些作品是最惬意的事,不仅能欣赏艺术之美,还能让人忘却世俗烦恼,与古代大师精神交流。
2. 收到礼物的惊喜("有贤者倪君"到"嗫嚅敢置喙"):
作者收到倪恒文赠送的十三帧精美画册,惊喜地发现其中书画俱佳。画作有元代倪瓒(作者先祖)的逸品风格,书法则继承了苏轼的洒脱风格。书画融合,笔力深厚,让作者赞叹不已,甚至不敢妄加评论。
3. 对倪家艺术传统的赞美("坐慑南宗神"到"振起得无再"):
作者细数倪家的艺术传承,从元代倪瓒的清雅脱俗,到明代倪元璐(文贞)的端庄中见狂放,认为倪恒文继承了家族的艺术基因。
4. 对当下艺术乱象的批评("方今艺苑中"到"力辟能少贷"):
作者批评当下艺术界一些欺世盗名之辈,他们否定传统笔墨价值,用花言巧语混淆视听。作者强调中国画的核心在于笔墨功夫,就像江河不会干涸一样永恒。
5. 对友人的期许("书画贞一理"到最后):
作者赞赏倪恒文勤奋练习(写尽三千纸),认为他进京深造后技艺更上一层楼。期待他能振兴家学,在书画领域开创新境界,将桐城派的文章传统与书画艺术完美结合。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高雅的艺术感受
- 既有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又有对当下艺术现象的敏锐观察
- 通过一件礼物,展现了文人间的真挚友谊和对艺术的共同追求
- 在赞美友人时既充满热情,又保持理性客观
- 最后将对友人的祝福上升到振兴传统艺术的高度
全诗展现了传统文化人"以艺会友"的精神世界,既有对艺术的虔诚,也有对友情的珍视,更有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