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俭弟归曰仁歌楚声为别予亦和之

庭有竹兮青青,上乔木兮鸟嘤嘤。妹之来兮,弟与偕行。

竹青青兮雨风,鸟嘤嘤兮西东!弟之归兮,兄谁与同?

江云暗兮暑雨,江波渺渺兮愁予。弟别兄兮须臾,兄思弟兮何处?

景翳翳兮桑榆,念重闱兮离居。路修远兮崎险,沮风波兮江湖。

山有洞兮洞有云,深林窅兮涧道曛。松落落兮葛累累,猿啾啾兮鹤怨群。

山之人兮不归,山鬼昼啸兮下上烟霏。风袅袅兮桂花落,草萋萋兮春日迟。

葺予屋兮云间,荒予圃兮溪之阳。驱虎豹兮无践我藿,扰麋鹿兮无骇我场。

解予绶兮钟阜,委予佩兮江湄。往者不可追兮,叹凤德之日衰。

将沮溺其耦耕兮,孰接舆之避予。回予驾兮扶桑,鼓予枻兮沧浪。

终携汝兮空谷,采三秀兮徜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兄弟分别时的深情和不舍,同时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整体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的开头以庭院中的青竹和树上鸣叫的鸟儿起兴,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妹妹和弟弟一同到来,但转眼弟弟就要离开,留下哥哥独自思念。这里用竹子和鸟儿的动态变化(风雨中摇曳、鸟儿飞散)来隐喻兄弟分离的无奈和伤感。

接着,诗人通过江上乌云、暑雨和渺渺江波等意象,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愁绪。弟弟的离去只是短暂的,但哥哥的思念却无处安放,凸显了手足之情的深厚。桑榆暮景、重闱离居等描写,暗示时间流逝和家庭分离的惆怅。

后半部分转向山林景色的描绘,山洞、深林、松树、葛藤、猿啼、鹤唳等意象交织出一幅幽深而略带寂寥的画面。"山之人兮不归"一句点明归隐之意,山鬼昼啸、烟霏缭绕更添神秘和孤寂感。风中的桂花、萋萋春草,则让画面多了几分柔美,但"春日迟"又透露出等待的漫长。

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在云间修屋、溪边种园,与虎豹麋鹿和平共处,解下官印、放弃佩饰,追忆往昔却感叹世风日下。他想象自己像古代隐士一样耦耕避世,驾舟远游,最终与弟弟在空谷中相聚,采撷灵芝,自由徜徉。这部分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情感复杂而深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兄弟情谊、离别之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