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夜

林坳动萧槭,橡叶走檐际。
柴门夜忘关,山风自开闭。
邑邑如有怀,遥遥转无寐。
佛灯清可依,城柝冷相递。
斜月苦近床,严霜白满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山寺的秋夜景象,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孤寂清冷的氛围。

开篇四句用动态画面拉开夜幕:山坳里橡树叶沙沙作响,被风吹得在屋檐边打转,忘了关的柴门被山风吹得吱呀开合。这些声音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现场,感受到山寺夜晚的萧瑟。

中间四句转向内心感受:"邑邑"形容郁郁寡欢的心情,诗人辗转难眠,只有佛前的青灯和远处传来的冷清打更声相伴。这里用"清可依"与"冷相递"的对比,既写出佛灯的温暖,又突出夜柝的寒意,反映诗人矛盾的心境。

结尾两句将镜头推向特写:斜斜的月光顽固地照到床前,满地白霜在月光下更显清冷。"苦"字用得精妙,既写月光刺眼扰人,又暗含诗人愁苦。严霜与月光交织,将孤寂感推向极致。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风声、落叶的外景,慢慢推进到佛灯、床榻的内景,最后定格在月霜交辉的特写上。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景物都染着他的孤寂情绪,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诗意更含蓄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