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别驾

味道终年志不违,薪传千载有光辉。
独寻遗绪宗濂洛,重播清风向海沂。
秋晚河桥骊乍唱,霜横沙碛雁分飞。
送君便拟虔刀赠,报最行看入紫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官员(朱别驾)离任时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象与典故的融合,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和政治才能的赞美。

前四句聚焦人物品格:
1. "味道终年志不违"说朱别驾一生坚守道德准则,始终如一
2. "薪传千载"用传递火把的比喻,赞美他传承了儒家正统思想(濂洛指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的学派)
3. "清风"既指清廉作风,也暗喻其教化如春风般滋润地方(海沂指山东沿海地区)

后四句转入送别场景:
1. 用"秋晚河桥"、"霜横沙碛"的萧瑟秋景烘托离别氛围
2. "骊歌乍唱"(离别之歌)、"雁分飞"的意象强化分离的不舍
3. 结尾用"虔刀赠"典故(三国时虔诚信奉道教的王祥赠刀故事),暗喻对其政绩的认可
4. "报最入紫微"预言他因考核优异(报最)将升迁中央(紫微指皇宫)

全诗亮点在于:
- 将人物品格具象化为"清风"、"光辉"等可感知的形象
- 通过秋景的苍茫衬托离别的深沉情感
- 用历史典故含蓄表达赞美,避免直白夸耀
- 结尾的升迁预言使离别不显伤感,反而充满希望

这种写法既展现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又体现了中国古诗"含蓄蕴藉"的审美特质。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