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三首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峡谷瀑布景象,充满动感和生命力。

前两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像电影特写镜头:瀑布像巨人劈开苍翠峡谷,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千万吨泉水喷涌而出。这里用"吼奔雷"形容水声震耳欲聋,"万斛飞泉"则夸张地表现水量巨大,让人仿佛置身于水雾弥漫的现场。

后两句笔锋一转,描写水流平静后的画面:折断的树枝和枯木找不到停泊处,而整条河流在寒意中泛着碧绿,独自蜿蜒流淌。"断梗枯槎"的漂泊与"一川寒碧"的静谧形成对比,暗示着自然界的无常与永恒。

全诗通过"劈山-奔涌-沉淀-流淌"的动态过程,展现了自然界摧枯拉朽的力量与最终回归平静的规律。就像我们的人生,可能经历狂风暴雨般的变故,但最终都会找到自己的节奏,继续向前流淌。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