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一日与文瑞访定庵于北山别后奉寄

平林回步草堂深,二十年前此日心。尘土自能迂俗驾,云山曾不碍幽寻。

孤标共指中流镇,高咏犹闻正始音。珍重寒江夜深别,满衣星彩动华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老友文瑞在腊月初一拜访隐居山中的定庵,回忆二十年前往事的情景。全诗通过质朴的语言传递出深厚的友情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前四句写拜访过程:穿过平坦的树林来到幽深的草堂,二十年前的同一天也曾有过这样的心境。风尘仆仆的来访不会打扰隐士的生活,云雾缭绕的深山也挡不住寻访老友的脚步。这里用"尘土"和"云山"的对比,暗示俗世与隐逸生活的和谐共存。

五六句用比喻赞美友人品格:众人公认定庵像中流砥柱般品格坚贞,他的吟咏还保留着古代贤人纯正的格调。"中流镇"比喻坚定的品格,"正始音"指纯正的古代遗风,这两个意象突显了隐士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定格离别画面:寒江夜色中郑重道别,星光洒满衣襟,映照着友人发簪的微光。这个静谧的夜景描写,将深厚的友情融入星光闪烁的意境中,给人留下余韵悠长的感受。

全诗通过拜访、回忆、赞美、离别四个层次,展现了超越时空的知音之情。诗中"二十年前此日心"的巧妙呼应,以及星光与发簪相映的细节描写,都让这份情谊显得格外珍贵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