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次伯潜韵

小雨浪憎春日迟,轻寒自与晚花宜。
节过岭外忆饧日,人比山阴脩禊时。
雀舌味长初试水,猫头意懒任穿篱(自注:俗以不成竹为懒笋。)。
归途莫恨石头滑,山色波光总是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的重要节日)的春日景象,充满生活气息和悠然自得的情趣。

前两句写春雨和微寒的天气:小雨似乎故意拖延春天的脚步,但这份微凉反而让晚开的花儿更显娇美。这里用拟人手法("浪憎"形容小雨调皮),把天气写得生动有趣。

中间四句通过三个生活片段展现节日氛围:
1. 诗人回忆在岭南过节时吃麦芽糖("饧")的温馨场景,又联想到王羲之在山阴(绍兴)与友人曲水流觞的雅事,古今节日情怀自然交融。
2. 悠闲地品尝新采的嫩茶("雀舌"),观察竹林里懒洋洋的竹笋("猫头")随意穿过篱笆生长。这两个细节特别接地气,"懒笋"的民间说法更添趣味。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回家路上别抱怨石头湿滑容易摔倒,因为满山的春色和粼粼波光,随便一看都是可以写成诗的美景。这里把日常小烦恼转化为诗意,展现了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全诗妙在:
- 用"懒笋""猫头"等俗语写雅事,鲜活有趣
- 把琐碎日常(品茶、看笋、走路)都写出诗意
- 结尾的转折特别有生活智慧,教人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