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

凉风净扫云无迹,海月未生星历历。
贝联珠贯拱北辰,三五纵横此何夕。
重楼叠榭出秋空,鳷鹊露寒连桂宫。
瑶井迥临丹阙外,玉绳斜挂琐窗中。
征人远别空闺悄,钟漏萧疏天不晓。
碧纱展转无复眠,卧视寒光度华沼。
汉家贤将戍临洮,结发从军今二毛。
谁怜身老心犹壮,深入长占太白高。
丰城古剑沉沦久,匣中夜半双龙吼。
乃知神物不自藏,紫气依稀见牛斗。
有客离居望所亲,遥知清夜会荀⑴陈。
堤繇未息无由去,不及浮槎河畔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军营中的场景,表达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壮志。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前八句是绝美的夜景描写:凉风吹散云朵,月亮还没升起,星光格外明亮。北斗七星像珍珠项链般环绕北极星,星星纵横交错构成奇幻夜景。楼阁在秋夜中若隐若现,仿佛与月宫相连。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清冷寂寥的氛围。

中间八句转入人物描写:远行的将士与家中妻子隔着长夜互相思念。妻子在闺房辗转难眠,看着月光照在水池上;将士们从年轻到白头都驻守边疆,虽然身体衰老但报国之心依然炽热,就像太白山永远高耸。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军人家庭的牺牲与坚守。

最后八句用典故抒情:像埋没的宝剑终会发出龙吟,真正的人才不会被永远埋没。诗人虽然因公务不能与亲友相聚,但心却飞向远方。结尾用"浮槎"(传说中往来天河的筏子)的典故,表达对自由团聚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感的碰撞:一方面是"卧视寒光"的孤独寂寞,另一方面是"心犹壮"的豪情壮志。诗人用星空、宫殿、宝剑等意象,把军人家庭的思念和保家卫国的责任写得既唯美又深沉,让人感受到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精神力量。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