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开先寺(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清晨入谷到斜曛,遍历青霞蹑紫云。
阊阖远从双剑辟,银河真自九天分。
驱驰此日原非暇,梦想当年亦自勤。
断拟罢官来驻此,不教林鹤更移文。
阊阖远从双剑辟,银河真自九天分。
驱驰此日原非暇,梦想当年亦自勤。
断拟罢官来驻此,不教林鹤更移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王阳明在平定叛乱后游览庐山时写下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写景:诗人从清晨进山一直游到夕阳西下,踏着青霞紫云走遍山中。远处的山门像被双剑劈开般险峻,瀑布如同从天上倾泻而下的银河。这里用"双剑辟""九天分"的夸张比喻,把庐山险峻的山势和壮观的瀑布写得气势磅礴。
后四句抒情:诗人说自己现在忙于公务(当时刚升任御史),但心里一直向往这样的山水。当年就梦想着这样的美景,现在更下定决心要辞官来此隐居,连山中的仙鹤都不用再写信催他(用"林鹤移文"的典故,暗指自己迟早会归隐)。最后两句特别有趣,把仙鹤拟人化,好像它们一直在写信邀请诗人来隐居似的。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一个刚立下大功的官员,面对绝美风景时想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向往归隐。这种反差让我们看到古代文人内心对自然的真挚热爱,以及在仕途与隐逸之间的挣扎。诗中壮丽的景物描写与幽默的归隐宣言形成奇妙组合,既有山水诗的豪迈,又带着几分调皮的生活气息。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