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与子乔闲步,寄叔白城中
昧质得闲寂,荒居绝纷冗。
复此同心俦,萧散步阡陇。
风歇林未静,月出水方动。
始宜春服轻,稍披野烟重。
踪迹转孤僻,神志益森竦。
入时性已乖,力古气犹勇。
对语人不闻,严城片云拥。
复此同心俦,萧散步阡陇。
风歇林未静,月出水方动。
始宜春服轻,稍披野烟重。
踪迹转孤僻,神志益森竦。
入时性已乖,力古气犹勇。
对语人不闻,严城片云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散步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喧嚣的闲适心境。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四句写散步缘由:诗人说自己天性愚钝("昧质"),喜欢安静,住在偏僻地方避开纷扰。恰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子乔),一起在田间小路散步。用"荒居""绝纷冗"等词突出环境的清幽。
中间六句是散步见闻:风停了但树林还在沙沙响,月亮升起时水面泛起波纹。初春的薄衣刚好合身,渐渐笼罩的夜雾带着湿润。这些细腻的观察("林未静""水方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用"春服轻""野烟重"的对比,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后六句抒发感悟:越走越偏僻,精神却越发清醒。诗人意识到自己不合时俗("入时性已乖"),但仍保持古人般的骨气。最后以"严城片云拥"作结,城墙上的孤云暗示着诗人孤高自守的品格,与开头的"荒居"形成呼应。
全诗妙在将寻常散步写出哲理:通过远离人群、亲近自然来找回本真。诗中"风-林""月-水"的动静结合,"春服-野烟"的触觉对比,都是值得品味的细节。最后点出"不合群但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让这首闲适之作有了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