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间小庵,以及诗人在那里的闲适生活。
第一句"斯干室上上方北"说的是这个小庵位于山坡上方靠北的位置,用"斯干"这个古雅的词来指代房屋,给人一种简朴雅致的感觉。
第二句"岩伴自为伊叟庵"讲的是小庵紧挨着山岩而建,"伊叟"指的是居住在此的老僧人,整个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庵中的日常:每次来到这里都要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后就和老僧人聊天谈心。通过"熟寝"、"老僧谈"这样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宁静。
整首诗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远离喧嚣的山居图景。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传递出诗人对这份清净生活的喜爱。特别是"觉来惟共老僧谈"一句,让人仿佛能看到两位忘年之交在青山之间促膝长谈的画面,充满禅意和生活趣味。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