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何处黄鸡啼复乱,凄清月照疏林。
杏花开后雁鱼沉,梧桐秋露滴,清泪欲沾襟。
宝鸭香消添兽炭,画楼人寂寒侵。
残灯明灭拥孤衾。
竹敲风故谑,疑是夜相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孤独凄凉的秋夜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切的思念之情。

上片从听觉和视觉入手:不知哪里传来杂乱的黄鸡啼叫,清冷的月光照着稀疏的树林。这里用"乱"字形容鸡啼,暗示主人公心绪不宁。随后用"杏花开后雁鱼沉"点明时节——春天杏花早已凋谢,连传递书信的雁鱼(古代指代书信)也断绝了,暗示与思念之人失去联系。梧桐滴露的画面被比作"清泪",直接勾出主人公的悲伤。

下片转入室内描写:香炉里的香料烧尽了,添加的兽炭(取暖用的炭)暗示天气转寒。华丽的画楼里只剩主人公独自承受寒意,这个反差强化了孤独感。"残灯明灭"与"孤衾"的组合,把辗转难眠的状态写得如在眼前。最后风吹竹声的细节最妙——主人公把自然的声响错当成有人夜访,这种错觉生动展现了其殷切的期盼和刻骨的思念。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月下疏林到冷清闺房,从滴露梧桐到摇曳残灯,最后定格在误听竹声的瞬间。通篇没有直抒胸臆,但每个景物都浸透着思念的苦味,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情感表达既含蓄又深刻。特别是结尾的误会,把期盼与失望交织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