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寻找道士、探访幽静山林的旅程,充满了宁静淡泊的意境。
开头两句"我来寻道士,恍惚入鸡山"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来寻找一位道士,不知不觉就进入了鸡山(凤栖岩所在的山)。"恍惚"二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路途的遥远,又暗示了诗人逐渐远离尘世、进入仙境般的心境。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山中美景:小径幽静,春云缭绕;岩洞空旷,夜月悠闲。修竹掩映着香台(可能是祭台或道观),绿萝丛中传来清脆的磬声。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超脱尘世的世外桃源,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最后两句"为爱红尘断,跏趺日暮还"道出诗人的心境:因为太喜爱这里与红尘隔绝的氛围,他盘腿打坐(跏趺是佛教打坐的姿势),直到日暮才依依不舍地返回。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以及对清净修行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寻道、赏景、悟道的过程,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世界。诗中"春云"、"夜月"、"修竹"、"绿萝"等意象都带着淡雅的色彩,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幽脱俗的山水画卷,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远离喧嚣的宁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