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秀才见示刘松年风雪运粮图(癸丑)
潞河十月橹声绝,连樯如荠啼饥乌。
层檐炙背苦岑寂,有客示我运粮图。
遥峰隐隐露积雪,村原高下纷盘纡。
千年老树风怒黑,寒叶尽脱无纤枯。
人家左右仅茅屋,傍有水碓临山厨。
秕糠既扬力输税,安有甔石存桑枢。
大车槛槛四黄犊,疾驰下坂寻修涂。
嗟尔农人岁已暮,妇子不得相欢愉。
披图恍见南渡日,北征甲士连戈殳。
当年诸将犹四出,转粟未乏军中需。
同仇大义动畎亩,输将岂畏胥吏呼。
始知绘事非漫与,堪与无逸豳风俱。
古来工执艺事谏,斯人画院良所无。
不见宋之君臣定和议,笙歌晨夕游西湖。
层檐炙背苦岑寂,有客示我运粮图。
遥峰隐隐露积雪,村原高下纷盘纡。
千年老树风怒黑,寒叶尽脱无纤枯。
人家左右仅茅屋,傍有水碓临山厨。
秕糠既扬力输税,安有甔石存桑枢。
大车槛槛四黄犊,疾驰下坂寻修涂。
嗟尔农人岁已暮,妇子不得相欢愉。
披图恍见南渡日,北征甲士连戈殳。
当年诸将犹四出,转粟未乏军中需。
同仇大义动畎亩,输将岂畏胥吏呼。
始知绘事非漫与,堪与无逸豳风俱。
古来工执艺事谏,斯人画院良所无。
不见宋之君臣定和议,笙歌晨夕游西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宋画家刘松年《风雪运粮图》中的场景,并通过画面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昏庸的讽刺。
画面部分:
* 寒冬运粮的艰辛: 十月潞河已经结冰,船只无法通行(“橹声绝”),运粮的队伍只能在陆路上艰难前行。老树在寒风中怒吼,树叶落尽,更添萧瑟。农人们赶着牛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疾驰,连和家人团聚的时间都没有。
* 百姓生活的困苦: 百姓们住在简陋的茅屋里,旁边是水碓和厨房。他们辛苦劳作,扬净秕糠,却还要缴纳沉重的赋税,家里几乎没有存粮(“安有甔石存桑枢”)。
* 战争背景的联想: 诗人由画面联想到南宋时期,北方战事频繁,将士们需要大量的粮草补给。百姓们深明大义,踊跃输粮,不畏胥吏的催逼。
深层含义:
* 对百姓的同情: 诗人通过描绘百姓在寒冬中运粮的艰辛,以及他们生活的困苦,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 对统治者的讽刺: 诗人将百姓的疾苦与南宋君臣的享乐进行对比,讽刺他们只顾自己在西湖上游玩享乐,不顾百姓死活,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 艺术的社会功能: 诗人认为绘画不仅仅是赏玩之物,更应该像《无逸》《豳风》这些诗歌一样,反映社会现实,起到劝诫统治者的作用。刘松年的画就做到了这一点,是画院画家中的佼佼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强: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画中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情感真挚: 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怒,都发自内心,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寓意深刻: 诗人通过一幅画,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
总结: 这首诗借画抒怀,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昏庸的讽刺,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现实,起到教化作用。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