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听词
匣中古镜青铜蚀,持向灶前重拂拭。
敛衣载拜前致词,夫婿一别无消息。
古镜千年会有神,重问归期真未真。
山川险阻虎豹聚,丁宁细向镜中诉。
拜罢回头窃自伤,绣带菱花什袭藏。
他时夫婿重相见,更与摩挲祠灶王。
敛衣载拜前致词,夫婿一别无消息。
古镜千年会有神,重问归期真未真。
山川险阻虎豹聚,丁宁细向镜中诉。
拜罢回头窃自伤,绣带菱花什袭藏。
他时夫婿重相见,更与摩挲祠灶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个古代女子思念远方丈夫的故事,用一面古镜寄托情感,充满民间生活气息和细腻的深情。
开头描写女子从匣子里取出锈迹斑斑的古铜镜,特意拿到灶台前擦拭干净。这个细节很生动——灶台是家中最温暖的地方,她选择在这里"问镜"显得格外虔诚。她整理衣衫郑重拜祭,因为丈夫一去杳无音信。
"古镜千年会有神"这句特别打动人心,女子相信古老的镜子有灵性,能告诉她丈夫何时归来。但紧接着"真未真"三个字又透露出她的忐忑不安,既期待答案又害怕失望。她对着镜子诉说路途的艰险(山高水险、猛兽出没),就像在叮嘱远行的丈夫要注意安全。
拜完镜子后,女子偷偷抹眼泪,把系着绣带的镜子仔细收好。这个"窃自伤"的细节特别真实,展现了古代女性含蓄的思念。最后两句是她美好的想象:等丈夫回来那天,要和他一起抚摸这面镜子,再去灶神面前还愿。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问镜"这个民间习俗代替直白的思念,让情感更有画面感
2. 通过擦镜子、系绣带、藏镜子等生活细节,塑造出活生生的思妇形象
3. 结尾的想象温暖又心酸,既带着希望又暗含无尽等待
就像现代人对着生日蜡烛许愿一样,古代女子把对平安团圆的期盼,都寄托在这面神秘的镜子里。诗人用最平凡的灶台、铜镜、绣带,串起了一段最动人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