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章通判润州
昔过京口山,断崖如巩洛。
抱谷黄芹泥,百丈耸垠堮。
山岭与江面,地脉水可度。
欲凿无浅泉,孰云南土薄。
君为别乘去,便比北州乐。
已免卑湿忧,仍离鴞鹏恶。
况逢休明时,秋堞罢严柝。
夜爱寒江潮,月临甘露阁。
置酒发浩歌,万里波欲却。
霜蟹肥可钓,水鳞活堪斫。
纵饮不须休,未应沧海涸。
终当笑杨雄,穷壁常寂寞。
更知首阳人,薇蕨事亦错。
不若阮步兵,醉鞍伸两脚。
太守必吾徒,傥能时就酌。
抱谷黄芹泥,百丈耸垠堮。
山岭与江面,地脉水可度。
欲凿无浅泉,孰云南土薄。
君为别乘去,便比北州乐。
已免卑湿忧,仍离鴞鹏恶。
况逢休明时,秋堞罢严柝。
夜爱寒江潮,月临甘露阁。
置酒发浩歌,万里波欲却。
霜蟹肥可钓,水鳞活堪斫。
纵饮不须休,未应沧海涸。
终当笑杨雄,穷壁常寂寞。
更知首阳人,薇蕨事亦错。
不若阮步兵,醉鞍伸两脚。
太守必吾徒,傥能时就酌。
现代解析
这首《周仲章通判润州》是宋代诗人梅尧臣送别友人周仲章去润州(今镇江)赴任时写下的诗。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润州风光(前10句)
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描写润州地形特别——这里的山崖像北方巩县、洛阳一样陡峭("断崖如巩洛"),山谷里长满黄色野芹,百丈高的山崖直插云霄。这里的水系很独特,山岭和江面之间有地下水脉相连(古人认为地下水是相通的)。反驳了"南方土地贫瘠"的说法,用"欲凿无浅泉"形容这里水源丰富。
第二部分:赴任之乐(中间12句)
祝贺朋友去润州做通判(副州长),说这比在北方任职更好:既不用担心南方潮湿("卑湿忧"),也不会遭遇猫头鹰、大鹏这类凶禽(比喻小人)。正值太平盛世,城楼不再需要严查("秋堞罢严柝")。可以夜赏江潮,在甘露寺望月,喝酒唱歌看江浪翻涌。这里物产丰富,肥美的螃蟹可钓,鲜活的鱼能现切,可以纵情饮酒。
第三部分:处世哲学(最后8句)
用三位历史人物作对比:嘲笑杨雄(汉代学者)穷困著书太寂寞,认为伯夷叔齐(商朝遗民)在首阳山吃野菜太迂腐,不如学阮籍(魏晋名士)纵酒洒脱。最后幽默地邀请朋友:既然新太守应该是我们这类人,有空记得找我喝酒。
全诗亮点:
1. 打破南方贫瘠的刻板印象,展现润州山水特色
2. 用"霜蟹肥可钓,水鳞活堪斫"等生动描写,让人感受到江南的富庶
3. 结尾用历史人物对比,表达"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显得潇洒有趣
4. 虽是送别诗却不伤感,反而充满对友人新生活的羡慕
诗中"夜爱寒江潮,月临甘露阁"等句,现在仍是镇江旅游的经典宣传词,可见其画面感染力。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