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

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十三女儿事他家,
颜色如花终索寞。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
为姑偏忌诸嫂良,作妇翻嫌婿家恶。人生照镜须自知,
无盐何用妒西施。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酒沽千日人不醉,
琴弄一弦心已悲。常闻善交无尔汝,谗口甚甘良药苦。
山鸡锦翼岂凤凰,陇鸟人言止鹦鹉。向栩非才徒隐灶,
田文有命那关户,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世间反覆不易陈,
缄此贻君泪如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揭示了人生中的种种复杂现象和人情冷暖,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和对人心难测的感叹。

首先,诗人用“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来比喻事物的两面性,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接着,他提到“十三女儿事他家,颜色如花终索寞”,描绘了年轻女子嫁入夫家后,尽管容貌美丽,却可能面临孤独和冷漠的命运。

诗中还提到了“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比喻那些尚未展露才华就被打压的人。随后,“为姑偏忌诸嫂良,作妇翻嫌婿家恶”则揭示了家庭中的嫉妒和不满,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

诗人通过“无盐何用妒西施”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自身的不足而去嫉妒他人。而“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则讽刺了那些善于伪装、混淆是非的人。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这些都是历史典故,用来说明即便是贤明的父母也可能被谣言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

“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内心悲凉的感慨。而“常闻善交无尔汝,谗口甚甘良药苦”则提醒人们,真正的友谊不需要过多的客套,而那些甜言蜜语往往背后藏着恶意。

最后,诗人通过“山鸡锦翼岂凤凰,陇鸟人言止鹦鹉”等比喻,揭示了世间的虚假和伪装,告诫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则说明了人生中的种种变数和无常。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深刻地揭示了人生中的种种复杂现象和人情冷暖,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和对人心难测的感叹。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认清真相,珍惜真正的友谊和亲情。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