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 其一 ①肇祀也
天阊直夜启,大辂下嶕峣。
繁星灿芝盖,剑佩一何炤。
前旌龙虎会,后御鸾凤交。
城人渊伐鼓,砰鍧殷镛鼗。
珠黄熉紫幄,玉英流长旓。
玄冥承灵跸,百祇欣来朝。
川后供明水,壁垒司庭燎。
圜坛槩上当,泰乙光招摇。
百辟会有绎,芾舄萃门皋。
穆穆天子德,钦钦肇明郊。
礼成百代始,律动三辰昭。
云亭陋前观,虞柴兹晨绍。
繁星灿芝盖,剑佩一何炤。
前旌龙虎会,后御鸾凤交。
城人渊伐鼓,砰鍧殷镛鼗。
珠黄熉紫幄,玉英流长旓。
玄冥承灵跸,百祇欣来朝。
川后供明水,壁垒司庭燎。
圜坛槩上当,泰乙光招摇。
百辟会有绎,芾舄萃门皋。
穆穆天子德,钦钦肇明郊。
礼成百代始,律动三辰昭。
云亭陋前观,虞柴兹晨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盛大而庄重的祭祀仪式,展现了古代帝王祭天时的威严与神圣。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将祭祀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首先,诗的开篇点明了时间和背景。夜晚的天门打开,帝王乘坐华丽的车驾从高峻的山上下来,准备进行祭祀。繁星点点的天空,犹如帝王车盖上的装饰,显得格外耀眼。接着,诗人描述了祭祀队伍的壮观景象:前有龙虎旗幡,后有鸾凤相随,仿佛天地间的神灵都来参与这场盛典。
随后,诗人描绘了祭祀现场的细节。城中的人们敲击着鼓,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在向天地宣告祭礼的开始。祭坛上,珠玉装饰的帷幕在风中飘扬,象征着神灵的庇佑。玄冥(水神)和百神(众多神灵)都来接受帝王的祭祀,山川河流也为祭祀提供了洁净的水源,整个仪式充满了神圣与庄严。
诗歌的后半部分进一步强调了祭祀的重要性。帝王在圜丘(祭天的坛)上向上天献祭,泰乙星(象征天帝)的光芒照耀着大地。百官齐聚,共同见证这一盛大的仪式。帝王以恭敬的态度主持祭祀,表达了对天地的敬畏与感恩。这场祭祀不仅是对神灵的敬拜,更是对历代先王的继承和对天下百姓的祈福。
最后,诗人将这场祭祀与历史上的云亭、虞柴等著名祭典相提并论,表示这场祭祀的隆重与意义非凡。祭祀的完成标志着一种新的开始,三辰(日、月、星)的光芒照耀着大地,预示着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帝王祭天时的庄严与神圣,表达了人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愿。诗歌语言华丽,意象丰富,充满了浓厚的仪式感和历史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古代祭祀的宏大与神圣。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