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 其五十九

死竟土底眠,生时土上走。
死竟不出气,生时不住口。
早死一生毕,谁论百年后。
召我还天公,不须尽出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透了生死这个永恒话题,语言直白却充满智慧。

前四句像绕口令一样对比生死状态:人死后在土里安眠,活着时在地上奔波;死后不再呼吸,活着时却嘴不停歇。这种对比特别形象,让人瞬间想到生活中那些忙忙碌碌、喋喋不休的场景。

五六句是核心观点:早死反而能早点结束人生的辛苦,谁还在乎死后百年的事呢?这里不是鼓吹轻生,而是用极端说法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活着要不停劳碌应付,不如死后一了百了。

最后两句最妙:要是天公召我回去,不必费劲伸手(意思是不用劝我留下)。诗人把死亡比作"回天公那里",把求生意志比作"天公伸手挽留",用拟人手法让严肃的生死命题变得轻松幽默,透着一股看透生死的洒脱。

全诗像老友聊天般通俗,却藏着大智慧:既调侃了人活着的折腾劲儿,又用幽默化解了对死亡的恐惧。最厉害的是,诗人不说教不煽情,就像唠家常一样把生死大事聊明白了。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