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

削玉森森幽思清,院家高兴尚分明。卷帘阴薄漏山色,
欹枕韵寒宜雨声。斜对酒缸偏觉好,静笼棋局最多情。
却惊九陌轮蹄外,独有溪烟数十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竹林图景,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传递出闲适淡泊的心境。

前两句写竹子的挺拔姿态("削玉森森"形容竹子像碧玉般修长密集)触发了诗人宁静的思绪,并点出这是寺院中令人愉悦的景致。"院家"指寺院,暗示超脱尘世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活场景展现竹子的韵味:竹影让帘外的山色若隐若现("漏山色"),卧听雨打竹叶的清脆声响("韵寒"),饮酒时斜望竹影更添意趣,下棋时竹影笼罩棋盘格外有情致。这些日常细节生动表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突然想到繁华街市的车马喧嚣("九陌轮蹄"),而这里只有溪边袅袅的数十竿青竹("溪烟"指竹影如烟)。通过这种反差,突出诗人对清幽竹林的珍爱,以及远离尘嚣的志趣。

全诗就像一组精心构图的镜头,从不同角度捕捉竹子的美,没有直接抒情,却通过对竹影、竹声的细腻描摹,自然流露出诗人高洁的品格追求。最妙的是结尾的转折,用世俗的喧闹反衬出竹林的清净可贵,让人感受到"闹中取静"的人生智慧。

秦韬玉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