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朵山茶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暗含了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愤慨。

前两句写花开时的绚烂:风像剪刀一样修剪出花瓣的形状,阳光为花朵染上艳丽的色彩,这朵花仿佛生长在神仙的花园里。而其他普通的花朵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连猩红的血色都显得虚假。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山茶花的绝美。

后两句笔锋一转:今天这朵花突然凋落在台阶前,诗人由此联想到历史上一个典故——西晋的孙秀为抢夺美人绿珠而害死其主人石崇。这里把摧残花朵的"风"比作孙秀,暗示美丽的事物常遭人妒忌摧残。最后一句不说"人怨风",而说"怨孙秀",把自然现象和历史典故巧妙结合,让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愤怒。

全诗通过一朵花的命运,表达了"红颜薄命"的感慨,美的东西往往难以长久保存,总会遭到外界的伤害。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让深刻的哲理通过具体形象自然流露,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方式。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