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冬日独醉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首联"岂真太白谶旄头,靳与河山洗闇秋"用太白星(象征战乱)的预言起兴,暗示国家正面临危机。"洗闇秋"暗示山河黯淡,需要洗涤重生。
颔联"馈腊鸡豚空故社,延春花草有新愁"通过对比手法:本该欢庆的腊月祭品无人享用,而迎接春天的花草也带着忧愁,暗示社会凋敝、民生困苦。
颈联"高阳不照重泉蜮,急雨徒欺过峡鸥"用比喻手法:阳光照不到深水中的毒虫(象征奸佞当道),暴雨却欺负着过峡的海鸥(象征漂泊百姓),暗指社会不公。
尾联"十万苍生方待命,眼中谁是李崖州?"直抒胸臆:百姓在苦难中等待救星,但放眼望去,却找不到像李德裕(唐代名臣)那样的贤能之臣来拯救苍生。
全诗以沉郁的笔调,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渴望。诗中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将个人感慨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展现了传统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