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古讽今,用历史人物冯中郎的故事来批评当时朝廷的腐败无能。
前两句讲冯中郎当年忠心进谏,极力推荐像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但朝廷却不任用他们。"力箴"就是极力劝谏的意思,"不能庸"是说朝廷不重用这些人才。
后两句转到当下,说现在边境战事频繁、局势动荡("疆场多尘扰"),诗人反问:如果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还在,现在的朝廷会重用他们吗?"还能容不容"这个反问特别有力,暗示现在的朝廷比古代更昏庸,连人才都不愿意任用。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历史对照现实,古今对比让人深思
2. 通过反问句加强批判力度
3. 用"颇牧"(廉颇、李牧)代指所有人才,很形象
4. 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叙事到抒情的转折
诗人表面是在说古代的事,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朝廷不会用人、导致边疆不宁,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既含蓄又犀利。
陈淳
陈淳,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