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严颜桥诗
炎汉运未终,蜀井火再红。
何人续东汉,大耳隆准翁。
刘璋本昏聩,况坐山之穷。
孔明溯流上,不曾折一弓。
巴州有老将,初不臣枭雄。
守陴誓不降,斫头继曼公。
桓侯一兵子,而有国士风。
长跪以请曰:‘将军勿矇矇。
刘主非汉贼,取蜀岂江东。
得蜀可延汉,失汉总愚忠’。
将军起用命,佐蜀见奇功。
至今城东涧,一桥尚如虹。
何人续东汉,大耳隆准翁。
刘璋本昏聩,况坐山之穷。
孔明溯流上,不曾折一弓。
巴州有老将,初不臣枭雄。
守陴誓不降,斫头继曼公。
桓侯一兵子,而有国士风。
长跪以请曰:‘将军勿矇矇。
刘主非汉贼,取蜀岂江东。
得蜀可延汉,失汉总愚忠’。
将军起用命,佐蜀见奇功。
至今城东涧,一桥尚如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三国时期严颜将军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忠义与智慧的碰撞。
开头用"炎汉运未终"比喻汉朝气数未尽,刘备(大耳朵、高鼻梁特征)肩负复兴汉室使命。刘璋昏庸无能,诸葛亮轻松入蜀,但遇到巴州老将严颜誓死不降,甚至准备像烈士曼公一样砍头明志。
张飞(桓侯)的表现很反差:一个粗人却展现出文人风范,跪着劝严颜:"刘备不是曹操那样的汉贼,我们取蜀地是为了延续汉朝,您死守反而是愚忠啊!"最终说服严颜归顺,成就蜀汉大业。
最妙的是结尾:当年劝降的涧水之上,如今桥梁如彩虹般跨越两岸,既是写实景色,又暗喻严颜从抵抗到合作的转变如同架起沟通之桥。全诗通过这个历史片段,展现了忠诚与变通的深刻哲理——真正的忠义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为更大的理想做出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