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某县令

始聚千金,继散千金,不逢勾践其人,遂使浮舟老范蠡;
生歌一路,死哭一路,谁谓邓攸无子,会看留庙祀桐乡。

现代解析

这首挽诗用对比手法讲述了一位县令的一生,语言直白却充满深意。

前两句"始聚千金,继散千金"像快镜头:这位县令起初努力积累财富(可能是为百姓筹款),后来又散尽家财(可能是救济民众)。这里用范蠡的典故很有意思——范蠡帮勾践复国后乘船隐居,诗人说这位县令可惜没遇到勾践这样的明君,只能像范蠡一样孤独终老,暗指他怀才不遇。

后两句更动人:"生歌一路"说县令活着时受百姓爱戴,所到之处都是歌声;"死哭一路"写他去世时百姓沿途痛哭。接着用邓攸的典故(邓攸因战乱舍弃儿子救侄子,后来无子)反驳世俗看法:谁说好官没有后代?你看百姓为他立庙祭祀,就像当年桐乡百姓纪念清官朱邑一样,这不就是最好的"香火传承"吗?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通过"聚财-散财""生歌-死哭"的强烈对比,展现了一个清廉爱民的官员形象。最后用"百姓立庙"代替"血缘子嗣",颠覆了传统香火观念,说明真正的生命价值在于为民奉献。这种超越血缘的精神传承,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