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节妇
古人见善必疾书,常恐遗落无收拾。
况于守令司民风,重此一事更汲汲。
丰蔀幽茅有隐贤,青天杲日何由及。
且如林氏女郭家妇,天性坚贞世希有。
初笄入门方少年,桃叶桃花才十九。
姮娥在天常独居,倏忽神明敚其偶。
时犹女腹无遗娠,如梅未实杏未仁。
一心槁寒百不动,形骸已作全亡人。
与姑依依日相慰,无女无男从寡身。
嫁时钗头发玉采,今日笥底栖浮尘。
荼苦荠甘不自觉,视檗如饴亦可嚼。
行年三十六春秋,更老百龄终妇郭。
天生直绝识得明,夫家尊重父家轻。
宁父终岁不一往,往见伯叔心怦怦。
节妇无言非寡情,井水何曾答风声。
叔氏当朝老中丞,忠贞道气九垓横。
有侄女质酷相能,为女谈事天为清。
贾充冯道日改面,嗟尔男子之为生(叔父谓见素公)。
况于守令司民风,重此一事更汲汲。
丰蔀幽茅有隐贤,青天杲日何由及。
且如林氏女郭家妇,天性坚贞世希有。
初笄入门方少年,桃叶桃花才十九。
姮娥在天常独居,倏忽神明敚其偶。
时犹女腹无遗娠,如梅未实杏未仁。
一心槁寒百不动,形骸已作全亡人。
与姑依依日相慰,无女无男从寡身。
嫁时钗头发玉采,今日笥底栖浮尘。
荼苦荠甘不自觉,视檗如饴亦可嚼。
行年三十六春秋,更老百龄终妇郭。
天生直绝识得明,夫家尊重父家轻。
宁父终岁不一往,往见伯叔心怦怦。
节妇无言非寡情,井水何曾答风声。
叔氏当朝老中丞,忠贞道气九垓横。
有侄女质酷相能,为女谈事天为清。
贾充冯道日改面,嗟尔男子之为生(叔父谓见素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林氏的贞洁寡妇的故事,用直白的语言歌颂她守寡一生的坚贞品格。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开头到"形骸已作全亡人"): 诗人先说自己看到好人好事就忍不住要记录下来,特别是当官的更应该宣扬这种美德。然后引出主角林氏——她19岁嫁到郭家,丈夫很快就去世了,当时连孩子都没怀上。年纪轻轻就守寡,心如死灰,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
第二部分("与姑依依日相慰"到"往见伯叔心怦怦"): 写林氏守寡的日常生活。她把嫁妆都收起来不打扮,和婆婆相依为命。把苦日子过成了习惯,36岁还坚持守节。特别提到她即使回娘家也战战兢兢,因为当时社会认为出嫁后就该以夫家为重。
第三部分(最后到结尾): 诗人用对比手法升华主题。夸林氏的叔叔(当朝大官)和她一样正直,讽刺那些见风使舵的男人(比如贾充、冯道这类历史上有名的墙头草)还不如一个女子有骨气。
这首诗的亮点在于: 1. 用生活细节展现人物形象,比如"嫁时钗头发玉采,今日笥底栖浮尘"(嫁妆首饰都蒙尘了),比直接说"她很贞洁"更有说服力。 2. 善用比喻,把守寡比作"视檗如饴"(黄檗是苦的,这里说她把苦当成甜来吃),突出她的坚韧。 3. 最后用男子作对比,让主题更有冲击力,相当于说"你们这些善变的男人,还不如一个女人有原则"。
本质上是通过一个普通妇女的故事,探讨"人应该如何坚守原则"这个永恒命题。虽然现代人可能不认同守寡这种旧道德,但诗中那种"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的精神内核,依然能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