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围绕"不欺"二字展开,讲述真诚待人的可贵品质。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讲"不欺"的来源。诗人说陈兄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不欺斋",这种不欺骗的品质根源在于内心的真诚。从周朝到汉代,这种真诚之道曾经中断过,就像冷掉的灰烬。
第二段用具体事例展现"不欺"。斋中的一壶酒,象征着陈兄始终如一的真诚。这种真诚不仅体现在对朋友、亲人,就连对家中仆人都一视同仁。诗人赞叹陈兄能把这个品质坚持这么久,实属难得。
第三段通过反面例子强化主题。诗人用"汤脱胡桃"的典故(可能指因小事说谎的往事),说这是陈兄年少时的小过失。但现在陈兄已经真正领悟了"不欺"的真谛,所以诗人说"我的任务完成了",意思是陈兄已经不需要别人再教导他了。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真诚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要贯穿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对所有人都一样。即使年轻时可能有过不诚实的时候,但只要真心改过,始终践行"不欺"二字,就是值得尊敬的。这种朴素的处世哲学,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