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毓瑞
东皇不问车,澒洞风尘走。
长夜恨漫漫,无复元黄剖。
晨兴媚少年,入夕惊老丑。
春来一舒顾,春去又搔首。
百感胸臆填,吾衰信非偶。
陈子中廓如,诸相等尘垢。
卅载世网投,酸辛桓在口。
君今年六十,往事尽刍狗。
静理动中悟,物我两无有。
易义在随时,苍精转新柳。
和神为先驱,用作扫愁帚。
烟景满郊坰,形骸放诗酒。
吾欲从之游,日日携红友。
理乱付空蒙,大块一培塿。
长夜恨漫漫,无复元黄剖。
晨兴媚少年,入夕惊老丑。
春来一舒顾,春去又搔首。
百感胸臆填,吾衰信非偶。
陈子中廓如,诸相等尘垢。
卅载世网投,酸辛桓在口。
君今年六十,往事尽刍狗。
静理动中悟,物我两无有。
易义在随时,苍精转新柳。
和神为先驱,用作扫愁帚。
烟景满郊坰,形骸放诗酒。
吾欲从之游,日日携红友。
理乱付空蒙,大块一培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陈毓瑞的赠诗,主要表达了人生易老、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赞美了陈毓瑞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八句写时光飞逝的无奈:春天来了又走,人从少年转眼变老,让人百感交集。作者用"晨兴媚少年,入夕惊老丑"这样强烈的对比,突出岁月流逝之快。
2. 中间八句写陈毓瑞的人生态度:虽然经历了三十年的世事艰辛,但陈毓瑞能看淡一切,把往事当作过眼云烟。他懂得在动中求静,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 最后八句写作者向往的生活:希望像陈毓瑞那样,顺应自然变化,用诗酒陶冶性情,把世间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最后"大块一培塿"的比喻,是说把整个天地都看得很渺小,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气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动的比喻写时光流逝,如"春来一舒顾,春去又搔首"
- 通过对比突出人生感悟,少年与老丑的对比强烈
- 赞美朋友超脱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向往
- 最后展现的豁达胸怀,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既有对岁月无情的感叹,更有看破红尘后的洒脱,读来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