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老朋友张昆诒的一封温情"书信",用朴实自然的语言道出了两人跨越数十年的真挚友谊。
开篇"惠好自儿童,相看忽老翁"就像两个老友重逢时的感叹:咱们从小就是好朋友,怎么一转眼都变成老头子了?这种时光飞逝的唏嘘感特别能引起共鸣。接着"以君三岁长,与我两心同"用年龄差反衬心灵相通,就像在说"虽然你比我大几岁,但咱俩从来都是知心人"。
中间四句像放电影一样展现两人的共同记忆:你们新乐县的书画雅集总是让人沉醉("书画性成癖"),你组织的音乐活动也很有品位("弦歌声可风")。这些细节让友谊变得具体可感,仿佛能看到两个志趣相投的老友在琴棋书画中惺惺相惜。
最后两句"桑榆须早计,归路免西东"最打动人心,就像老朋友拍着肩膀说:夕阳无限好,咱们得早点规划退休生活啊,别等到最后各奔东西。这种带着岁月沉淀的关怀,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饱含对友谊长存的期盼。
全诗就像冬日里的一杯温酒,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一句都暖到心坎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经得起时间考验,年轻时志趣相投,年老时相互牵挂,这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