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独坐

炎宵苦烦燠,燕坐绿树阴。
凉飔天际来,朗月照我襟。
幽怀郁未展,忼慷抚鸣琴。
初弹龟山操,再奏猗兰吟。
曲尽长太息,悠悠孰知音。
俚耳厌苦淡,新声竞哀淫。
怀哉荷蒉者,犹识宣尼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夜,诗人独自坐在绿树荫下乘凉,感受着微风和月光,内心却充满孤独和无人理解的苦闷。

诗的前四句写夏夜乘凉的场景:酷热的夜晚让人烦躁,诗人坐在绿树下乘凉。凉风从远处吹来,皎洁的月光洒在他的衣襟上。这里用"炎宵""烦燠"形容夏夜的闷热,用"凉飔""朗月"表现夜晚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

中间六句写诗人弹琴抒怀:他心中郁结着无法排解的情绪,于是慷慨激昂地弹起琴来。先弹奏《龟山操》,又演奏《猗兰吟》,曲终后发出长长的叹息,感叹世上谁能真正理解自己。这里"幽怀郁未展"直接点明诗人的苦闷,"抚鸣琴"是他排解情绪的方式。

最后四句写对知音的渴望:诗人感叹普通人的耳朵("俚耳")只喜欢肤浅艳俗的音乐("新声"),而厌恶高雅清淡的曲调。他怀念古代那个背着草筐的人("荷蒉者"),因为那个人能听懂孔子("宣尼")弹琴时的心意。这里用典故表达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全诗通过夏夜乘凉、弹琴抒怀、感叹知音三个层次,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喧嚣世界中坚守高雅情操,却又孤独无依的典型心境。诗人用"凉风""明月""琴声"等意象营造出清幽意境,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巧妙呼应。

何乔新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0